鑒于玻璃對于人類的價值,聯合國首次以單一材料命名2022年為國際玻璃年,以此紀念這種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材料。恰逢此次機遇,“2022璃語東西——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于近日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舉行。展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硅酸鹽學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主辦。

呈現當代玻璃藝術的基本面貌

展覽倡導創新精神,注重學術性、藝術性、思想性,力求全方面展示當代玻璃藝術的文化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以推動我國當代玻璃藝術發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王建中任總策劃,北京國際設計周策劃總監曾輝任總策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副院長王朝虹聯合策展。

展覽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玻璃藝術專業委員會面向全球征集而來,有國內藝術家作品80余件和來自其他國家玻璃藝術家作品20件,展現了“融匯東西、和而不同”的各類玻璃藝術作品,呈現了當代玻璃藝術的基本面貌,并將為未來的玻璃藝術帶來一種新的可能。

玻璃的美感充滿獨特的藝術魅力

玻璃從被發現到應用已有4000多年歷史。但在1962年之前,玻璃的制作僅僅是出現在工廠大規模生產中,被功能性所限。“國際玻璃工作室運動”使玻璃進入藝術家工作室中,轉變成一種能自我表達的藝術材料。

對于玻璃藝術而言,玻璃既是古老的材料,也是創新的材料,其可塑性非常強。玻璃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因環境和光線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感知,充滿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除了作品展示,展覽還設置了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工作坊等系列活動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公共教育活動等形式,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共同探討玻璃藝術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向社會普及玻璃藝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展覽將展至10月23日,11月5日至20日將前往北京展出。

(記者 李巧蓉)

標簽: 國際玻璃年 當代玻璃藝術展 玻璃材料 玻璃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