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劃片招生入學方案的出臺,民辦學校如何招生有了答案。今年秋季,備受大家關注的襄陽五中實驗中學已改制為公辦初中,實行劃片招生;而金源中學、襄陽五中華僑城實驗學校等學校實行審批地招生。

同時,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招收新生按照公辦學校先錄取、民辦學校后錄取的順序進行。

金源中學等民辦校

實行審批地招生

今年,襄陽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按照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廳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研究確定其區域內民辦學校的招生方案,報同級政府審批和市教育局備案后組織實施。

東津新區兩所民辦初中如何招生?記者了解到,東津新區金源中學招生范圍:在東津區域內招生,具備戶籍、房產或網簽合同、學籍、居住證、進城務工等任一條件的,均可參加民辦學校報名;東津新區襄陽五中華僑城實驗學校初中部招生范圍:在東津區域內招生,具備戶籍、房產或網簽合同、學籍、居住證、進城務工等任一條件的,均可參加民辦學校報名。

襄城區除了襄陽五中實驗中學,還有漢水國學實驗學校、陽光小學、文武學校這三所民辦學校。襄城區義教學校招生方案里明確,實行民辦學校劃片招生。民辦學校面向襄城區范圍內招生。2022年秋季招生時,戶籍、房產、居住證、社保等屬于襄城區內(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具備其中一項即符合襄城區民辦學校招生條件。民辦學校招生時間:放在公辦學校招生完成之后(具體時間待定)。

樊城區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屬地招生。樊城區審批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樊城區域內招生,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嚴格落實“三個嚴禁”要求:嚴禁義務教育民辦學校違規跨區域招生,嚴禁通過考試或以競賽證書、學科成績等為招生依據選拔生源,嚴禁與社會培訓機構掛鉤招生。嚴控招生計劃?,F有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擴大招生規模,原則上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不得大于上一年;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不得大于上一年。

高新區實行民辦學校劃片招生。民辦學校面向高新區范圍內招生。2022年秋季招生時,戶籍、房產、居住證、社保等屬于高新區內(能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具備其中一項即符合高新區民辦學校招生條件。目前,高新區有高新外國語學校、長春外國語學校、雛鷹寄宿制學校、襄陽高新區楓葉學校和襄江學校。

錄取時先公辦后民辦

8月1日至7日,家長可登錄襄陽市義務教育招生平臺,為孩子選報就讀學校。家長和學生在襄陽市義務教育招生平臺報名時,公辦和民辦只能二選一,招收新生按照公辦學校先錄取、民辦學校后錄取的順序進行。

民辦學校錄取新生,先由學生及其家長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襄陽市義務教育招生平臺”,每生只能選擇一所民辦學校提交申請,如實填寫申請信息。平臺根據申請信息確定錄取形式和對象。登錄平臺提交申請時間結束后,當申請人數小于招生計劃數時,提交申請的學生全部錄取。當申請人數大于招生計劃數時,采用電腦隨機搖號進行錄取。全市統一時間、統一系統、統一程序、統一要求進行。凡已被民辦學校錄取并接到錄取通知的學生,必須到錄取學校就讀;凡未被民辦學校錄取的學生,可按照招生平臺通知要求改報平臺報名信息,參與調劑錄取。

待第一輪錄取結束后,有剩余招生計劃的學校,或者有未被任何學校錄取的學生,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就學需求、申請條件、交通狀況以及學校承載能力等因素,綜合分析,進行調劑錄取。不符合調劑錄取條件的學生,盡早回戶籍地申請入學。

襄陽五中實驗中學

改為公辦學校

“今年襄城區招生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襄陽五中實驗中學從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過去是私立學校,可以面向全市招生;今年轉為公辦以后,只面向襄城區,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襄城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劉臻說。

根據劃片方案,襄陽五中實驗中學(非寄宿制公辦學校)招生范圍為:東線為襄城北街以西,南線為西大街以北,西線為護城河以東,北線為漢江河以南。如此一來,33中和七中的劃片招生范圍也相應進行了微調。

襄陽五中實驗中學介紹,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襄陽五中實驗中學(初中部)2022年秋季改制為公辦初中,由襄陽五中、襄城區聯合辦學。該校改制后,將進一步發揮襄陽五中優質辦學品牌優勢,借助襄城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區位優勢和區市兩級政府政策支持,堅持依法辦學、規范辦學,合理利用襄陽五中實驗中學資源優勢著力探索“高效課堂+中午托管(含午餐)+晚自習延時服務(含晚餐、體育鍛煉)+假期/周末五個一工程”的辦學新模式,進一步提高效率,落實“雙減”,解放家長,繼續追求“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讓家長放手干事業、放心去休閑,讓老師圓夢學生、成就自己”的辦學目標,為推動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貢獻襄陽五中實驗中學力量。

(記者 張麗)

標簽: 義務教育學校 公辦學校 民辦學校 民辦初中